中国9月原油加工量创纪录高点
中央财政今年已拨付种粮农民粮食直补资金151亿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795亿元。
于是,各种抱怨和谴责声指向了天然气的供应方———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巨头。尽快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可替代能源价格变化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国内天然气价格,已成为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必然趋势。
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国内天然气的平均出厂价只有0.93元/立方米,而我国进口天然气的到岸价每立方米已达到1.6元-2.1元。目前,我国天然气管道与调控气库并不十分配套。为此,杭州天然气供应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对海宁、萧山及余杭等地降低供应量,主城区用户未受影响。对于解决短缺,天然气储备机制固然重要,但缺乏足够的气源更是无米之炊,因此,必须加快拓展新的气源,在国内气源有限的情况下扩大进口,以保证气源充足。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天然气管道总长度约3.5万公里,总供气量800多亿方。
缺乏储气库,就没有能力应对紧急状况。中国的天然气管道,无论是涩宁兰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管道,还是忠武输气管道、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均是独立运行,中间未有交叉,因此,中国目前主要的天然气通道只能称之为管,而不是网。世界各国工业能源消费一般只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3左右,而在我国,工业能耗占将近70%。
减碳技术: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高能耗、高排放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煤的清洁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技术等。目前,世界上已经有300多个CCS项目,其中有260个正在积极推进。低碳技术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广泛涉及石油、化工、电力、交通、建筑、冶金等多个领域。欧盟将采取一系列发展能源技术的措施,以实现其承诺的到2020年实现三个20%的目标,即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20%。
它的能源总体战略主要集中在:提高能源效率以节省能源,开发清洁能源和在竞争的市场价格条件下确保可靠的能源供应。美国奥巴马政府把清洁能源作为加强美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切入点,鼓励技术创新,尤其是支持发展下一代生物燃料的生产技术工艺。
近几年来,日本不断研发的低碳技术使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展现出扭亏为盈的倍增趋势。英国通过实施能源战略,到2020年将提高能源效率35%,减少8%—15%电力消费和13%天然气消费。日本将投入巨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展潮汐能、水能、地热能等研究。从一定意义上讲,谁掌握了低碳核心技术,谁就将赢得商机和主动。
欧盟制定了发展低碳技术的路线图,计划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储存等6个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发展低碳技术,在未来10年内将增加500亿欧元发展低碳技术英国通过实施能源战略,到2020年将提高能源效率35%,减少8%—15%电力消费和13%天然气消费。减碳技术: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高能耗、高排放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煤的清洁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技术等。从一定意义上讲,谁掌握了低碳核心技术,谁就将赢得商机和主动。
去碳技术: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有望实现化石能源使用的二氧化碳近零排放。按照这一发展速度,我国将一路赶超西班牙和德国,至201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有望跃居世界第二位,提前10年实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的目标。
国外低碳技术的发展及其能源战略英国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碳预算,首次将减排目标纳入法律框架,并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欧盟制定了发展低碳技术的路线图,计划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储存等6个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发展低碳技术,在未来10年内将增加500亿欧元发展低碳技术。
奥巴马政府积极支持发展节能环保的混合动力或电动汽车,其新能源政策中设定了到2015年将有1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投入使用的目标。截至2008年底,我国累计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印度,成为全球第四大风电市场,同时也提前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中2010年风力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的目标。欧盟将采取一系列发展能源技术的措施,以实现其承诺的到2020年实现三个20%的目标,即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20%。日本新首相鸠山由纪夫公开承诺日本将在2020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的基础上消弱25%。无碳技术: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近几年来,日本不断研发的低碳技术使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展现出扭亏为盈的倍增趋势。
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另外,温室气体可用于资源化利用,提高石油采收率。
低碳技术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广泛涉及石油、化工、电力、交通、建筑、冶金等多个领域。将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消耗量减少20%。
世界各国工业能源消费一般只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3左右,而在我国,工业能耗占将近70%。中国首家碳捕获和封存(CCS)电厂将于2016年建成,全国最大的烟气净化实验基地已经落户重庆——合川双槐电厂。
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以达成2012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英国还推行政府投资、企业运作的模式,促进商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占领低碳产业的技术制高点。它的能源总体战略主要集中在:提高能源效率以节省能源,开发清洁能源和在竞争的市场价格条件下确保可靠的能源供应。目前,世界上已经有300多个CCS项目,其中有260个正在积极推进。
低碳技术可分为三个类型。该技术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并安全地存储于特定地质结构中,减少向大气的排放,以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的聚积,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美国奥巴马政府把清洁能源作为加强美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切入点,鼓励技术创新,尤其是支持发展下一代生物燃料的生产技术工艺。中国作为发展中的负责任大国,将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引领能源发展。
日本将投入巨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展潮汐能、水能、地热能等研究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大背景,同时又基于各国能源安全保障和应对全球变暖挑战的迫切需要,清洁能源问题,以至整个能源、环境、气候变化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提到当今国际竞争与合作及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地位。
中美两国在实施清洁能源战略过程中的利益交汇之点和务实合作切入之点我有这样一个基本估计:中美两国虽然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不同,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水平不同,但是两国面临的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相同,所处的国际能源资源环境相似,共同推进清洁能源战略的利益相近。本届论坛,得到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指导,昨天,他还亲切会见了与会主要代表。因而可以说,把知与行统一起来,把坐而论与起而行结合起来,这就是本届论坛的鲜明特点。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中国正在努力推动和利用超临界发电、一体化煤炭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发电(IGCC)、碳捕捉封存等技术。
中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先生也出席论坛,将发表午餐讲演。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更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内生性要求。
三是合作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美两国依据各自的宏伟战略目标,都对风电、太阳能以及先进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投入巨大资金和研发力量。
而前两个方面的挑战,恰恰同我们今天讨论的能源、生态、气候问题不谋而合。因此我认为,中美之间,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超越能源、环境领域发展战略的差异和分歧,自觉展开相关战略合作和务实合作,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